QX∕T 436-2018 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 抗风参数计算(气象)

ID

F8629A2524AD421CAE8925B005AAB6DD

文件大小(MB)

0.63

页数:

20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8-27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07. 060,A 47,中 华人民共和 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436—2018,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 抗风参数计算,Specifications for climatic feasibility demonstration-Wind-resistant,parameters calculation,2018-07-11 发布2018-12-01 施,中国气象局 发布,QX/T 436-2018,目 次,刖言.皿, 范围 .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数据收集 .. 2,5风切变指数计算3,6湍流强度计算.. 3,7阵风系数计算.. 3,8重现期风速、风压计算. 3,附录A(规范性附录)风切变指数计算方法 6,附录B(资料性附录)地表分类. 7,附录C(资料性附录)ア检验方法 .. 8,附录D(规范性附录)比值订正法.. 9,附录E(资料性附录)极值I型概率分布函数 ..10,附录F(资料性附录)风压计算方法. 11,参考文献.. 12,I,QX/T 436-2018,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40)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东粤电阳江海上风电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浩辉、秦鹏、蒋承霖、全利红、王丙兰、张淇宣,皿,QX/T 436-2018,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抗风参数计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程建设项目抗风气候可行性论证中数据收集、风切变指数计算、湍流强度计算、阵,风系数计算、重现期风速和风压计算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工程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中抗风参数的计算,其他工程设计可参考应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抗风参数 wind-resistant parameter,用于工程建设项目抗风设计的参数,注:气候可行性论证中的抗风参数主要包括风切变指数、湍流强度、阵风系数、重现期风速和风压等,3. 2,风速时距 wind speed interval,计算平均风速所采用的时间间隔,3. 3,重现期 return period,某ー事件重复出现的平均间隔时间,3. 4,参证气象站 reference meteorological station,气象分析计算所参照具有长年代气象数据的国家气象观测站,注:国家气象观测站包括GB 31221—2014中定义的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3. 5,专用气象站 dedicated meteorological station,为获取规划和建设项目场址所在区域气象特征的实际气象资料而设立的专用气象观测站,包括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塔和其他特种观测设施等,3. 6,风切变指数 wind shear exponent,用于描述风速随高度变化的轟函数中的指数,1,QX/T 436-2018,3. 7,风速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of wind speed,ー组风速值与其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注:它反映一组风速值的离散程度,3. 8,湍流强度 turbulence intensity,风速标准差与平均风速的比率,注:用同一组测量数据和规定的周期进行计算,3. 9,阵风风速gust speed,1 s.3 s时距的瞬时风速值,3. 10,阵风系数gust factor,由平均风速推算阵风风速的比例系数,通常采用3 s最大阵风风速与10 min平均风速的比值,3. 11,风压 wind pressure,垂直于风向的平面上所受到的风的压强,3. 12,基本风压 reference wind pressure,由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 m高度50年一遇的10 min平均风速及相应的空气密度计算确定的,风压,4数据收集,4. 1参证气象站测风数据收集,4.1.1 参证气象站选择,根据以下原则,选择参证气象站:,a)具有30年以上的风观测资料;,b)与工程场址距离较近,地形、地貌较为相似;,c)测风环境基本保持长年不变或具备完整的迁站对比测风记录;,d)与专用气象站同期强风风速样本(宜为10 m/s以上)的相关显著性应通过0. 05信度检验,4. 1.2参证气象站测风数据收集,应收集参证气象站30年以上历年最大风速数据,以及与专用气象站同期观测的逐日最大10 min,平均风速、逐时风速和风向数据,有效数据完整率应大于或等于90%。有效数据完整率的计算方法见,GB/T 18710—2002 的 5.2.4,4.2专用气象站测风数据收集,应收集专用气象站至少一年的测风数据,包括:逐10 min平均风速和风向、逐10 min风速标准差,和最大阵风风速数据,有效数据完整率应大于或等于90%。有效数据完整率的计算方法见GB/T,18710—2002 的 5.2.4,2,QX/T 436-2018,5风切变指数计算,从风梯度观测数据中,根据项目需求选取风速样本,计算各高度层的平均风速值,然后宜根据下垫,面状况、风速大小状况、不同方向风切变的差异状况进行分类计算。计算方法见附录A,6湍流强度计算,6. 1从风观测数据中,根据项目需求选取……

……